<noframes id="tlfdh"><delect id="tlfdh"></delect>
    <font id="tlfdh"></font>

    <mark id="tlfdh"></mark>

        <delect id="tlfdh"></delect>

        <ol id="tlfdh"><ol id="tlfdh"><var id="tlfdh"></var></ol></ol>

            <em id="tlfdh"><strike id="tlfdh"><ruby id="tlfdh"></ruby></strike></em>

              <cite id="tlfdh"></cite>

                  <b id="tlfdh"></b>
                  學校首頁 >> 校友之窗 >>校友風采 >> [杰出校友]一個名廚的故事
                  详细内容

                  [杰出校友]一個名廚的故事

                  一個名廚的故事

                                                        ----從美食總廚到商會總管

                          毛祖銘簡歷中對我產生最大沖擊力的字眼是“名廚”二字。


                                              (圖為毛祖銘與卓玉水大師在一起)

                  5.jpg



                  毛祖銘是解放前后福州赫赫有名的“閩菜大師”(福建名廚)卓玉水的關門弟子;

                  毛祖銘本人1992年獲福建省首屆旅游業廚師烹飪技術“貝克杯”大獎賽全能項目優秀獎;1993年獲得“三明名師”稱號;

                  毛祖銘得意門生孫福安曾獲“中國注冊烹飪大師”榮譽稱號,邱德雄和周長城等曾獲“閩菜大師”榮譽稱號;

                  毛祖銘做人做事做文,總如烹調高手烈火烹油,激情迸發。

                  毛祖銘最打動我心的不是他的諸多頭銜,而是他的精神品格和心態,他的故事還是挺暖心的。

                    名廚的烹調境界


                  6.jpg

                  毛祖銘曾被稱為名廚,事跡上《福建日報》《三明日報》等報紙,那是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事了。

                  名廚與美食家常遙相呼應。名廚一定是美食家,但美食家不一定是名廚。那么名廚與美食家有什么異同點呢?

                  上世紀80年代有一篇叫《美食家》的小說非常出名,主人公朱自治是蘇州的房屋資本家,是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人,他終日無所事事,連收房租也由代理人打理。一天到晚心思都在美食上,三餐極講究,早上到有名的小吃店吃頭湯面,要寬湯、重青(多放蒜葉),重澆(澆頭多,面少點),硬點;早飯后到特定的茶館喝茶,水是天落水,茶葉要洞庭東山買來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茶要泡在宜興出產的紫砂壺里;中午則上菜館大塊朵頤,以品味為主,講究“吃點味道”,吃菜要吃心,吃魚要吃尾,吃蛋不吃黃,吃肉不吃肥,還少不了蘑菇與火腿;午飯后到澡堂消食擦背——拿筋、敲膀、捶腿;晚上到酒店品酒,開懷暢飲,一醉之后呼呼大睡。對著美食美酒,日復一日地審視,嗅聞、吸溜、品咂、咀嚼、回味,鑒定,由感性到理性,積累了豐富的美食經驗進而成了眾人嘆服的“美食家”。美食家與常人的差別在于,常人吃得出卻說不出,只能籠而統之地說好吃好吃,而美食家朱自冶的能耐在于能把許多食譜徐徐道來,且有自己體悟出來的吃的妙訣。有一次他在眾廚師面前大談如何調味,竟讓廚師們頻頻點頭稱道。他說做菜什么最難,不是選料,不是刀工,不是火候,而是放鹽。鹽能吊百味,鹽把百味吊出之后,它本身就隱而不見,從來就沒有人在咸淡適中的菜里吃出鹽味,除非你是把鹽放多了。一桌酒席擺開,開頭的幾只菜都要偏咸,淡了就要失敗,以后的一只只菜上來,就要逐步地淡下去,如果這桌酒席有四十個菜的話,那最后的一只湯簡直就不能放鹽,大家一喝,照樣喊鮮。

                  這個朱自治是陸文夫小說《美食家》中的人物,一張嘴可厲害了,說起美食可以說得讓人流口水,但這個人物是虛構的。

                  我們的名廚毛祖銘,他是現實生活中從廚師界中脫穎而出的,如果將他倆加以比較也挺有意思:

                  朱自治和名廚毛祖銘,對味道的感知都特別靈敏,咸、淡、香、甜、嫩、老,平常人忽略的,他們卻細細分辨,能鑒定出什么才是某種菜式的純正風味。

                  朱自治和名廚毛祖銘,都很善于說道,一個名菜以什么為主材,以什么為輔材,分量如何搭配,用什么烹調手段,以什么樣的刀工,托什么樣的餐具,每一個因素如何影響色香味,他們都喜歡研究,都能說出些道道。不同的是,朱自治是江蘇的美食家,他說道的多是蘇菜、浙菜、徽菜,這些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毛祖銘熟悉和喜歡說道的是閩菜,閩菜好比風流儒雅的公子。

                  若問閩菜有什么特點,毛祖銘張嘴就來:

                  閩菜刀工有剞花如荔、切絲如發、片薄如紙,因為福建多海鮮珍品,海鮮柔軟、堅韌,惟有如此嚴謹,方能入趣入味;

                  閩菜中湯菜種類繁多,味道之妙素有“一湯十變”之稱,因為閩菜強調清鮮滋補原滋原味,而最能保持原料本質和原味的當屬湯菜;

                  閩菜甘美,調味偏甜偏酸偏淡,因為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糖之甜去腥膻,醋之酸能爽口,味清淡,呈原味。甜而不膩,酸而不峻,淡而不薄,最能體現閩菜風味。

                  7.jpg

                  其實,毛祖銘談美食烹調可比朱自治深入全面得多了。1983年三明市技工學校創辦烹飪技術專業,他是創始人之一,更是烹調學校里的“名嘴”。毛祖銘1982年底通過考試,被三明地區行署有關部門授予“二級廚師”稱號,時為三明地區廚師最高級別(當時政府接待系統僅有4人),他這時候有點名氣了,雖然這時候還算不上真正的名廚,但響當當的“二級廚師”被征聘到烹調技校當老師絕對綽綽有余。他一周上24節,一人教四門課程,分別為:烹飪原料知識;刀工技術;烹調技術;面點制作。

                  8.jpg

                  毛祖銘到烹調技校里上第一節課,校長親自坐在教室后邊聽,聽完了評課說,你教案寫得好,課也講得好,很多廚師會燒菜但讓他上課堂,感覺讓他上刑場。你怎么這么厲害,板書、解說,流程,各個環節都很到位。毛祖銘老實回答說, 1973年,我高中一畢業就到縣城實驗小學當過一年的代課老師,掌握了許多教學技能,比如教案要寫活,環節設置要科學,板書要側身,咬字要清晰,語速不可太快,表述要有尾音,我都是用心體會過的呀。校長一連聽了毛祖銘幾節課簡直聽上癮了。校長說,毛祖銘這個人好用,很有水平,除了教學還要給他壓擔子。于是毛祖銘負責制定烹飪專業的教學計劃。毛祖銘根據自己學習烹調的經驗和當時“學制改革”的精神以及自己在政府賓館系統的優勢,打破原來一年理論學習一年下去實習的常規,給學生制定了新的學習模式:第一年在學校學習理論半年,然后到指定賓館跟班學習半年;第二年返校再學習理論半年,最后半年到工作預分配的飯店賓館實習。當時,這種通過理論和實踐幾番反復深造的學生,一出校門就成為了三明地區接待系統和旅游飲服系統的搶手人才。

                  毛祖銘親自給學生們上課,也親自帶學生下廚實踐。1984年,毛祖銘參與創建三明市技校實習菜館。實習課,毛祖銘親自帶學生下廚,用來制作各種菜肴的烹飪方式都讓學生體驗:炒(爆、熘)、燒(燜、煨、燴、鹵)、煎(溻、貼)、炸(烹)、煮(氽、燉、煲)、蒸、烤(腌、熏、風干)、涼拌、淋、扒、涮無所不用,而蒸煎、炒、熘、燜、炸、燉作為閩菜主要制作技法作為教學實習的重點;強調烹制海鮮佳肴要體現湯菜清,味道淡,炒食脆的特點。

                  毛祖銘上課聲音洪亮,風趣幽默,即使上百人大課他也駕馭自如。他很有循循善誘的味道,他喜歡用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自問自答,或師生互動問答。他還注意在學生心間埋下當好廚師大廚師名廚師的理想種子。毛祖銘說,只會燒幾道菜不算什么,家庭主婦都做得到,充其量只能做幫廚;具備什么條件才稱得上廚師?至少你要掌握一種菜系;什么樣的廚師稱得上大廚師?那你就要精通一種菜系和旁通若干種菜系;什么樣的可稱得上好廚師?自然是烹調技術好、人品好、口碑好的三好廚師;大廚師與好廚師什么關系?大廚師不一定就是好廚師,但好廚師一定能成為大廚師。那么,一個好的大廚師一定能成“名廚”嗎?應該說,不是每一個好的大廚師都能成為名廚,但好的大廚師離“名廚”之位只有一步之遙,有好的事業平臺(如四五星級酒店、高檔菜館),好的機遇(高級別的廚師比賽、名人的贊賞等),有美食家們的贊美與傳揚,“名廚”的“高帽”就手到擒來了。

                  一個真正的名廚是怎么樣的呢?毛祖銘告訴學生們說,他要能夠得到那些美食家的認可和稱道,應該在廚師界里擁有極高的聲望;他應該是精通某一菜系的烹調技術能手,在烹調、火候、刀工、食雕、冷盤、小吃、點綴等方面都能爐火純青;且有能力將菜式推陳出新、創造名品,還能以高超技藝折服眾人,樹立崇高威望,他自然也可以得心應手地駕馭龐大廚房的繁雜事務,能激發手下廚師愛崗敬業的精神。他不僅能以身作則做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還能口若懸河講出菜式的道道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作為烹調技校的老師,毛祖銘總是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們學好技術的熱情,鼓勵學生樹立以名廚為標桿的思想。毛祖銘自己心中就有一個名廚標桿,他就是閩菜大師卓玉水。閩菜大師卓玉水曾經每天教毛祖銘三個菜,連教半年不重樣,他肚子里的烹調學問讓毛祖銘覺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絕。

                  是何種緣分讓毛祖銘高攀上閩菜大師卓玉水的呢?得從毛祖銘高中畢業說起。

                  文革時期,高中畢業生走向分別是,鄉下來的回鄉下去,城里的多數也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稱為“下鄉知青”,一小部分工廠招去當工人。毛祖銘是毛家養子,73年1月畢業于尤溪一中高中部,那時養父身體不好需要有人照顧,毛祖銘成為“暫放對象”,來年看情形再分配。毛祖銘先是當了一年小學代課教師。代課只是權宜之計,進工廠做“工人階級”那才是無比榮耀的。所以,1974年1月當被鐵器廠招收為工人時,毛祖銘可是萬分喜悅的。那年代,高中文憑的分量是足夠厚重的,毛祖銘是鐵器廠里第一個高中生,自然受到重用:廠長的報告、書記的總結,車間主任的計劃,常常讓毛祖銘來寫,活學活用講用會也讓毛祖銘唱主角。也別說,毛祖銘這個高中生就是好用,悟性高,手也巧,在各個車間輪崗,除了鉗工之外,車工、電工、焊工、鍛工等諸多工種很快就學會并上手了。不僅如此,廠領導還讓他在夜校給一些工人講機械制圖,給車工們講數學里的“正反比”在加工螺桿時選用齒輪上的應用等等。不僅如此,廠領導還讓他參加工廠的技術革新小組。正當才華出眾的毛祖銘在工廠里像一顆明星冉冉升起的時候,卻遭到了命運之神的作弄。工廠收到上級的文件通知,“暫放對象”不符合招工條件,必須清退出廠。1974年12月,被清退出廠的毛祖銘降格以求,來到尤溪縣招待所當炊事員。當時炊事員不招人待見,城里的青年人沒幾個愿意掄鐵鍋掌馬勺的,所以這個崗位被視同“上山下鄉”。來到招待所,毛祖銘發現,炊事員平均文化程度低,連初中生都很少見,像他這樣有高中文憑卻愿意來當炊事員的也算屈指可數鳳毛麟角了。毛祖銘自然地受到單位領導的重視,進去不久就被送到福州軍區司令部招待所培訓。這也是毛祖銘的幸運,福州軍區司令部招待所不是什么人想去就能去的。只是機緣巧合,當時福州軍區司令部正興建梅峰賓館,司令部招待所的梁副所長長住尤溪縣招待所,負責從尤溪調運蓋樓所需木頭。尤溪招待所就利用這條“綠色通道”將毛祖銘送到了閩菜大師卓玉水的身邊。這時的毛祖銘又感謝命運之神的安排了,要不是被鐵器廠清退出來,他哪來這個福分?卓玉水當時年界花甲,卻是廚師界大神一級人物。他父親曾給清朝某布政司做主廚。他1917年出生,1932年1月開始從事烹飪工作。解放前相當長一段時間他給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劉和鼎做主廚,解放后先后給福州軍管會主任劉培善等福州軍區主要領導當廚師,文革后到福州軍區司令部招待所當廚師。毛祖銘知道卓玉水的身世和本領后,興奮了很多天。毛祖銘深知,中國廚藝精深,靠自學比較難,拜師可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拜名廚為師,可望在短期內學到真傳。舊時大廚師、名廚師收徒有神圣的叩拜儀式,拜師以后,師徒之間就建立了一種很穩固的親如父子一樣的情分,他日哪怕相隔千里,也割不斷這層關系。毛祖銘每天跟著卓師傅非常注重師徒禮節,早上備好茶水,問候師傅,細微之處亦表尊崇,但沒有個叩拜儀式若有所失,總覺得師徒關系像是沒有確立一樣?墒,時值文革“破四舊”(破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不能搞叩拜儀式了。卓玉水師傅倒很開明,他非常開朗,可親可敬,對毛祖銘關愛有加。卓玉水師傅民國時期,在嘉賓、浣花莊、西宴臺、河上酒家、青年會等當年紅極一時的頂級飯店都當過主廚,解放后他的師兄弟遍布省城各大賓館飯店。卓玉水一有機會就帶著毛祖銘到省西湖賓館、華僑大廈、聚春園等飯店酒家,向他的師兄弟們一一介紹他的關門弟子。1980年“嘉賓年會”期間,毛祖銘恰好在由卓玉水擔任高級顧問的梅峰賓館“回爐”深造,卓玉水笑著對他說,帶你參加“嘉賓年會”之后,你就不但是我的弟子,也算是“嘉賓”的人了。廚林門派眾多,“嘉賓”是閩菜廚師中響當當的一個門派,屬漢洋派,其菜式為福州菜加西洋菜,解放前主要服務于政府官僚階層,解放后常用于接待外賓。這天晚上,毛祖銘跟著卓玉水來參加漢洋派廚師的“嘉賓年會”,由卓玉水師傅引薦介紹給同門師伯師叔以及師兄弟們,見一位介紹一位,介紹一位鞠一躬,最后將毛祖銘的名字添入“嘉賓”廚師名錄,從此正式確認毛祖銘以卓玉水徒弟的身份成為閩菜“漢洋派”嫡系中的一員。

                  毛祖銘是從1975年開始全面系統地向卓玉水師傅學習。師傅不愧為閩菜大師啊,一肚子的“好料”源源不斷地倒給毛祖銘。卓師傅一天教三個菜,教得非常仔細:主輔料如何配比,刀法如何講究,某種食物必須切成什么形狀,調料的分量如何,浸水發泡的時段多長,文火猛火如何選擇,甚至起鍋的方式,食具的選擇,菜品的造型全都悉心傳授;毛祖銘不管腦子記得住記不住,消化得了消化不了,都要用筆速記,文字記不清楚的,就發揮他的繪畫功底,勾勒描繪下來;思考后還不得要領、不能領悟精髓的,回頭再請教師傅。

                  名師帶出的未必都是高徒,因為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毛祖銘倒是卓玉水帶出的最后一個高徒。這里有多重原因,一是同批的師兄弟里,毛祖銘的文化程度最高,悟性最好;二是毛祖銘對師傅最為恭敬,最為崇拜,對廚藝最為熱愛;三是毛祖銘最為勤快,最為認真。

                  毛祖銘的努力得到了師傅的賞識。半年后,卓師傅誰也不用就用這個山區招待所來進修的徒弟做助手。當時文革時期,名利觀念受到批判,不搞名廚榮譽的評比,而在廚師界能被閩菜大師選作助手就是莫大的榮耀了。

                  這個助手不是打打下手,而是能夠頂替師傅出場的“大角色”。當時,司令部招待所舉辦團級以上單位的炊事班長培訓,毛祖銘時不時的來當一下“教官”。這個“教官”同樣受到尊重當作權威,因為他教給大家的是真功夫是真廚藝。

                  毛祖銘在卓玉水身邊工作一年后,被尤溪政府招待所召回。

                  回來后當然有一次展示廚藝的“匯報演出”。這回毛祖銘“閩菜展示”直讓嘉賓食客連連叫好,嘖嘖贊嘆。果然“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果然是名師出高徒,果然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果然烹調界別有洞天:漂亮的席面就讓人食欲大增,潔白的臺布,光潔晶瑩的餐具,玲瓏剔透的高腳酒杯,每一只冷盆里的食物都變成了盛開的五彩繽紛的鮮花和飛禽。一道道熱菜大菜同樣顧全形色香味:

                  “蔥燒海參” 熱油爆過,文火煨制,香透入髓;

                  “爆炒海蜇”別有風味, 趁熱入口,酸甜嫩脆;

                  “吉列大蝦”,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醇香鮮美;

                  “薯仔布丁”,慢吞緩咽,細膩可口,香郁甜潤;

                  “十錦安列蛋”,外部蛋包,質地酥松;內餡十錦,滑潤爽口。

                  毛祖銘重要接待任務完成下來,聲名鵲起。從此以后,毛祖銘成了尤溪招待所的招牌,儼然鎮所之寶,每有大人物光臨,招待所總要讓毛祖銘主廚,讓他拿出看家本領。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1982年三明市組織廚師考試,年輕的毛祖銘以第二名的成績被政府有關部門授予“二級廚師”,時為三明地區廚師最高級別。

                  13.jpg

                  1983年,三明市技工學校烹飪專業創設,毛祖銘被三明市勞動局與三明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選拔上來擔任首屆專業教師,并創建三明市技校實習菜館。

                  1985-1987年在三明市干部學校黨政管理專業學習,同時兼任技校教師。在三明干校的學習為日后的轉型創造了條件。

                  1987年7月-2002年4月,回尤溪先后擔任縣招待所副所長、縣政府尤溪賓館副總經理。

                  雖轉型從事管理工作,但他烹調手藝并沒有生疏,不時展露不時驚艷。1992年毛祖銘參加福建省首屆旅游業廚師烹飪技術“貝克杯”大獎賽,一舉獲得全能項目優秀獎;1993年獲得“三明名師”稱號。1994年通過考試晉升旅游接待系統高級烹飪師;1994年參加全國首屆經濟師統考獲得旅游經濟專業經濟師(全三明市報考40多人,僅2人通過)。毛祖銘在尤溪招待所(尤溪賓館)工作期間,以他的管理才干和烹調手藝接待過下來視察的很多省市領導。

                  14.jpg

                  秘書長的“烹調”境界

                  (圖為毛祖銘秘書長組織商會活動)

                  不是位高權重的官員和實力雄厚的財閥,想得到成功的商人和企業家的敬重很難;不是思想深邃博學多識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和一言九鼎的上司領導,想要得到知識分子的佩服也很難;在當今民主平等的時代和人們只管做好自己、特別自我的社會里,想要真正贏得別人尊敬進而獲取美好名聲更是很難。也許從這些個層面看,毛祖銘非常的不容易。

                  上海尤溪商會的商人企業家們都很敬重毛祖銘,異口同聲稱贊他為好管家;

                  17.jpg

                  置身大上海的尤溪籍專家教授學者和在上海大學就讀的尤溪學子們也都愿意親近他;

                  18.jpg

                  母校尤溪一中的師生們也知道遠在上海有個毛祖銘,是個熱心腸的花甲老人,很多人經常在他發出的微信里點贊。

                  大企業家王永章寫了一副對子夸獎他:

                  用心做事,事事精于研究,功名成就;

                  用心做人,人人樂于交往,譽滿鄉親。

                  福建省名校長、特級教師吳思廉這樣贊揚他:毛秘書長對一中教育發展貢獻很大,與他的接觸中,我能感覺到,他有豐富的閱歷、清明的才智、通達的性情、寬廣的胸懷、高貴的教養,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他就是一位具有教育情懷、樂于傾情給予的仁愛之士。

                  毛祖銘這些年來的好名聲從何而來?

                  這得從毛祖銘的華麗轉身說起。2002年賓館改制分流,毛祖銘被調整到尤溪縣工商聯任縣個私辦專職干部、經濟師。2012年下半年,尤溪縣委統戰部和縣工商聯讓毛祖銘以尤溪縣總商會駐滬聯絡員的身份派駐上;I建上海尤溪商會。商會的人、財、物三個要件,人是第一位的。很快匯洲集團董事長王永章進入了他的視線。聞悉王永章在母校尤溪一中創設了“獎教獎學基金”,每年捐資20萬元,毛祖銘也欣喜萬分,這樣的樂施好善的大企業家不正是最好的會長人選嗎。

                  2013年夏,他去拜訪王永章,兩人都熱心公益,相談甚歡,一起籌劃起創建尤溪人在上海的商會之家。最可喜的是王永章同意出任會長后,除了為商會贊助20萬元會費,還慷慨答應從自己的酒店中拿中一層樓面作為辦公場所免費提供給商會辦公和會議使用。毛祖銘深受感動,能被感動而充滿激情的人是有福的。感動帶來的多是正效應。王永章這樣的品德好、有水平、講奉獻、有實力的人愿意來當會長,那么毛祖銘也樂意義務承擔起上海尤溪商會秘書長的重擔。王永章與毛祖銘惺惺相惜,王永章認為毛祖銘來當秘書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他自2002年進入工商聯工作后,擔任過工商聯辦公室主任、秘書長,且參與過尤溪縣幾家異地商會的籌建,具有十分豐富的商會管理和運作經驗。并且他從2005年開始,每年到上海過春節,接觸過很多在上海打拼的尤溪老鄉,2012年后常駐上海對老鄉這一群體有了更深入了解,積累了更多的人脈。風云際會,心潮涌動,豪情頓生,毛祖銘對于承擔秘書長重責也自信滿滿。秘書長除了有頭腦,必須有一把好筆桿,寫得一手好文章,這點毛祖銘胸有成竹,從前他拿筆桿子還少嗎?他初高中時的作文常被老師拿去做范文。

                  是的,毛祖銘自拜師學藝到85年之間終日出沒廚房一線,完全沉浸于“五香十(食)色”之中;但1983年之后先后涉足教師崗位和招待所管理崗位,烹調食物少了,烹調文字又多了。特別是1985年他以高分考入三明干校黨政管理專業學習,進一步夯實了文字功底。

                  1986年之后,他在中國食品界國家刊物《中國食品》和中國烹飪界國家級刊物《中國烹飪》上發表過多篇重要文章;

                  1993年擔任三明市烹飪協會主辦的《三明菜譜》副主編;

                  19.jpg

                  1993年擔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師菜典》特邀編委;

                  2000年創建《尤溪美食》網站;

                  2002年賓館改制分流,毛祖銘任縣個私辦專職干部、經濟師,任職期間發表調研文章十多篇。

                  2007年受縣政協文史委之托,負責《尤溪民俗》中飲食習俗章節的撰寫;

                  在中共尤溪縣委辦網站、三明市工商聯的明商網發表《尤溪飲食習俗》。    

                  毛祖銘一旦拿起筆來十分用心,往往字斟句酌,反復修改,仔細校對,此之謂文字的烹調。他更為用心的是下筆之前的調查研究,他認為文章是用思想編織的,文章的思想觀點是從實踐中烘焙成熟的,實踐是在特定眼光下進行的;此之謂思想觀點的烹調。

                  當他把寫文章當作名廚的烹調,好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2004年毛祖銘撰寫的《我縣個私企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獲得時任縣長陳瑞喜“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的批示和肯定,并在尤溪縣委辦2004年《尤溪信息》增刊、三明市2004年《個私經濟動態》增刊中發表;他的《著力培育領軍企業,加快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入選三明市委《決策參考》2007年第九期,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他的《關于提升我縣非公經濟發展水平的探索與思考》榮獲三明市工商聯2008年課題調研成果一等獎;他的《關于尤溪縣木竹加工產業情況的調研報告》榮獲三明市工商聯2008年課題調研成果二等獎;2012年他撰寫的《我縣非公小微企業如何走出困境?》獲時任中共尤溪縣委書記伍斌的指示:“所提建議很好,請XX、XX同志認真研究吸收,在制定相關扶持措施時,結合我縣實際,加以應用”。

                  毛祖銘除了會寫,還能熟練地使用手機電腦等現代通訊和辦公手段。QQ、微博、微信公眾號,百度地圖、滴滴打車等各種手機APP,這些是很多年紀稍大的人視為畏途的東西在毛祖銘那里已經熟能生巧。從這個意義上講,秘書長這個人選真是非毛祖銘莫屬。

                  20.jpg

                  (圖為毛秘書長和上海尤溪商會王永章會長在一起)

                  有了王永章和毛祖銘兩個核心人物,上海尤溪商會的成立水到渠成。成立商會事務繁多,擬定商會宗旨,設立規章制度,建立商會機構,聯絡會員感情,考慮大會流程,毛祖銘秘書長舉重若輕,精神抖擻,樂此不疲。

                  2015年3月28日,尤溪縣上海商會得以在王永章旗下的森景酒店順利舉行了隆重的成立儀式。

                  擔任商會秘書長后,毛祖銘施展出了超凡的管家本領。把錢用在“刀刃”上,用有限的錢激發商會的無限活力,這是毛祖銘所追求的。會費收了50萬元,平均到每年10萬元,如何合理使用,是秘書長首先要考慮的。開支上毛祖銘厲行節儉,量入為出。作為專職秘書長,置身于大上海,他自己每月只領取500元的交通費補貼,商會兼職的財務人員更是每年只領取1000元的酬勞。費用主要花在商會每年大的會議,比如年會、理事會,平時的活動都是企業做東。作為重要交流平臺的籃球隊,商會也只是每年補貼一萬元,場地、訓練、餐費都是球隊自行解決。雖然尤溪商會每年的交流、聯誼、學習活動很多,但因為毛祖銘采取了有效的控制開支的辦法,讓活動的開支始終在計劃框架內,不會超支。毛祖銘說:“活動都是商會和會員合辦,商會審核活動方案,視情況給予活動發起人一定額度補貼,超額部分都由發起人自己承擔!

                  毛祖銘作為秘書長,之所以能夠贏得理事會所有成員的有力支持與熱烈肯定,與毛祖銘從不越俎代庖的管理理念有關。上海尤溪商會是民主辦會,商會的重大活動和重大事項都事先和大家商議。每次重大活動或重大事項決定之前,秘書處都有“三稿”:“一稿”是由秘書處擬出的初稿,“一稿”在“理事顧問群”掛網10天以上;之后根據大家的反映再形成“二稿”;“二稿”再掛網或經理事會討論表決后成為“三稿”,也就是定稿。民主辦會增加了商會工作的透明度,增加了商會工作的凝聚力。

                  愛之深則謀之遠。毛祖銘認為,商會的職能很多,能夠發揮何種職能要看商會處于哪個發展階段和商會的實際情況。商會的第一個層次的職能是做好交流平臺;第二個層次是做好企業經營的指導,第三個層次是能對企業進行戰略上的引導。商會要從實際出發不搞攀比,不好高騖遠,要做實事,逐漸向更高層次邁進。

                  有王永章會長、毛祖銘秘書長等人的傾情演繹,上海尤溪商會成就了許多亮點:

                  籃球隊——現有隊員40多人,兩年多里組織籃球活動超過了30次;籃球隊的活動傳揚了上海尤溪商會的名聲,無形中產生了商會會員的團結協作效應。

                  助學會——開展助學活動,加強學子聯誼。助學對象由貧困生擴大到所有的在滬尤溪籍學子,讓學子們把商會當作在上海的“家”。助學形式多樣,有經濟資助,思想交流,提供實習,就業指導等,以此幫助尤溪學子提高綜合素質以便將來更好地走向社會,也為商會的發展提供和儲備了人才。

                  助力尤溪一中創建教育發展基金會。尤溪一中教育發展基金會募集的資金有一半來自上海尤溪商會,一中基金會的理事成員有一半以上是上海尤溪商會的理事,會長王永章一人捐款達500萬元。毛祖銘被聘為尤溪一中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為一中基金會事務出謀出力勞心費神,卻從不要一分錢酬勞,不僅如此,他還跟他的女兒帶頭向一中基金會捐款15000元。

                  21.jpg

                  助力家鄉學子“研學之旅”——尤溪縣重點中學一中和七中近幾年每年都選拔尖子生優秀生組成“勵志篤學夏令營”到大城市參觀學習。每回來到上海,上海尤溪商會都安排杰出校友做報告以激勵晚輩后生;都安排學生參觀著名景觀、大學校園、各色博物館展覽館、現代化企業的自動化車間,以拓展學生視野。秘書長毛祖銘60多歲了,總是親自安排活動行程,親自聯系出行接待方,親自全天陪同,不辭辛苦,早出晚歸,時不時還以親切的關照,幽默的插科打諢,讓行程蕩漾起歡樂的笑聲。夏令營學生每回與毛秘書長揮手告別時,也都情不自禁熱淚盈眶。

                  上海尤溪商會的可圈可點之處很多,毛祖銘以此為榮,以此為樂。

                  如今上海尤溪商會的成員們友好往來團結互助齊心協力有了“加乘效應”,商會成了遠在上海的尤溪人可以停泊的溫暖的心靈港灣。

                  上海尤溪商會成了縣級商會的樣榜,受到了省市縣各級領導的肯定。如今上海尤溪商會各項活動好比盛宴鋪開,形色香味格外迷人,這里面,秘書長毛祖銘的“烹調”功夫不可抹殺。


                  22.jpg




                  主辦單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學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關鎮解放路46號  郵編:365100   聯系電話:0598--6323138


                  版權所有:福建省尤溪縣第一中學                  備案號:閩ICP備18024839號-1                           閩公網安備35042602000081號



                  seo seo
                  国产精品永久无码AV毛片18禁
                  <noframes id="tlfdh"><delect id="tlfdh"></delect>
                    <font id="tlfdh"></font>

                    <mark id="tlfdh"></mark>

                        <delect id="tlfdh"></delect>

                        <ol id="tlfdh"><ol id="tlfdh"><var id="tlfdh"></var></ol></ol>

                            <em id="tlfdh"><strike id="tlfdh"><ruby id="tlfdh"></ruby></strike></em>

                              <cite id="tlfdh"></cite>

                                  <b id="tlfdh"></b>